English

诗歌对话的入口

1998-02-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国新诗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在这世纪之交,回顾与展望引出了各种议论。

七嘴八舌是好事,能七嘴八舌就距“百家争鸣”不远了。对诗坛品头评足也是好事,有说看不懂的,有说找不着北的,有说还是古典的美,有说现代的才是真玩意,议论纷纷是因为面对的是一个从来没见过的诗坛:在近二十年中国新诗从“大跃进假民歌”和“文革诗歌样板”等僵化模式中再次新生,小草在歌唱,小花也要歌唱,一年又一年,花花草草添了不少新品种,但杂花繁草虽说也是一种百花齐放,却好像少了章法,也好像距人们心目中那个“百花齐放”还有差距。在这些议论声之中,让人感到欣喜的是,有人在说“不懂”,有人在说“不满意”,也有人在说“空前辉煌”时,少了我们过去常惊闻的阶级斗争之弦的“弦外之音”,虽然某些人的唾沫星子还有一股除草剂的味儿,但极个别异味只能让人们记住今天这一切得之不易,记住整个国家完成了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这就在各种意见之间,有了对诗也来个认真“建设性地对话”的可能。

对话有各种话题,我个人认为,在读者与诗人之间,在诗人与诗人之间,在诗评家与诗人之间,关注现实的问题至少是一个建设性的、可以交流的、能够有共识的话题。就关注现实而言,我想至少有这几点可说———

第一,无论是哪一种流派的诗人,传统也罢,前卫也罢,都应该把目光投向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我们自身的生命,以及生命中生长出来的精神之花,都源于脚下的泥土。当然,同样的泥土上会开出不同的花,不能说只有现实主义才是源于现实的“正宗”产品,如果这样,最具有创造性与丰富性的诗歌就失去了广阔的天空。在今天,我们在强调诗歌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时,给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投以更多的关注,也是必要的和应该的。

第二,诗歌目前面临的尴尬,实际上是严肃艺术共同的境况。当某些大众传媒把严肃艺术挤到一边,让带来商业利益的流行文化风行于市的时候,传媒并没有忘记把全部责任推给诗人,在每年以16000部电视剧填坏观众胃口的时候,还有人喜欢这句诗“饿死他们,狗日的诗人”。这倒提醒了诗人,让诗人重温自己对这个世界应有的责任。如果诗人不关注大众所关注的事物,那么有什么理由要大众关注你的作品呢?是的,诗人是最具有个性的创作者,诗人有权利用自己的声音歌唱,中国诗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并以这种真实的创作自由向世界证明着中国开放的程度与进步的实绩。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诗人不仅仅只满足于表现自我,还更多地想一想“自我”与“他我”之间共存的现实。当更多的诗人与现实有更为密切的联系时,这些联系就成为新诗丰满的根系,让新诗枝繁叶茂。

第三,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从纵的坐标看,五代同堂,年愈九十的老诗人和少年宫里的小诗人,都在写自己的诗:从横的坐标看,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诗人,传统有传统的道理,新锐有新锐的追求———“不拘一格降人材”,今天让世人开了眼。但这种格局里,也有了新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话语”,一个流派有一个流派的“游戏规则”,于是“对话”有了困难,有“看不懂”的问题,也有“看不惯”的问题,还有“怎么看”的问题……要沟通要搭桥,从哪里入手?我想,关注现实是个可以对话的入口。

我希望在关注现实这个话题上,与诗人朋友之间多一点共识,尽管人们总说,每一个诗人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